葡萄酒杂谈
>> 返回

主编周记:国产葡萄酒自信崛起有了新曙光

更新时间:2018-06-04 17:05:05点击次数:867次
近日召开的一场主题为“海岸产区,看蓬莱”的国产葡萄酒研讨会上,马瑟兰被一致评定为最能代表中国味道的葡萄酒品类。闻此消息,笔者倍觉欣慰。一则笔者在多个场合表达过相似的观点,认为马瑟兰是国产葡萄酒最具潜力的品类之一,而这场论坛的主办方是蓬莱市政府和中粮酒业,一个是中国最核心的葡萄酒产区之一,一个是中国葡萄酒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不谋而合的研判将助推国产葡萄酒有一明星品类快速崛起。二则葡界论坛正在筹办第十二届,话题已经确定为“中国葡萄酒发展的症结”,而核心讨论的方向就是国产葡萄酒如何在长期存在的市场困境中尽快突围,实力证明国产葡萄酒的产业自信。马瑟兰品类的崛起,将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崛起的又一支强大力量。

       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琦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2016年间中国的葡萄园面积增长了17,000公顷,目前达到了847,000公顷,成为全球葡萄园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中国葡萄酒庄园、国产精品酒庄的数量在过去20年增长了407%;同时,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2012年起,中国的葡萄酒消耗量增长了62%。

        这组数据是国产葡萄酒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成果的一个历史横切面,既包含了国产葡萄酒逆袭进入国际葡萄酒产业核心版图的雄心,但也体现出其后发制动的种种无奈。这种雄心来自于消费者长期强烈的需求客观存在,时尚、健康、浪漫、适口,葡萄酒的种种消费标签早已为消费者所认同,但葡萄酒至今在中国的消费总量只有180万吨,在所有酒种之中屈居倒数第二。在中国市场,葡萄酒拥有最庞大的科普势力,最海量的科普资讯、数量最多的专业型销售人才在从事销售和推广,一度让关注时尚化、年轻化、国际化的白酒行业无比警惕。但从近20年的总体消费量增速来看,却远不及白酒和啤酒。


       笔者认为,中国葡萄酒市场呼声高却发展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产葡萄酒的产业不够强且大,因为与其规模增速相对应是国产葡萄酒产业的缓慢增长。在数量有限的葡萄酒上市公司发布的年报中,经营业绩最佳的张裕葡萄酒,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49.3亿元,增速仅为4.56%。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增速提升,需要国产葡萄酒的崛起,因为本土企业对消费习惯的培育至关重要,并与进口葡萄酒形成竞合作用。

       当前依然有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国产葡萄酒的发展受到限制,是因为收到了进口葡萄酒的冲击,这显然是一种历史的局限性使然。如果对标中国的手机行业在近20年的发展,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已经成功走向国际市场。当你看到许多国际友人已经在广泛使用华为、小米手机的时候,你能想象20年前中国手机产业还很羸弱的样子吗?

        所以,笔者认为寻找国产葡萄酒的突围之路,应当着眼未来,从中国手机行业从弱小到强大的发展经验,寻找国产葡萄酒逆袭国际主流市场的机会点。但同时也要立足葡萄酒的产业特性,首先坚决打破技术壁垒、市场壁垒、文化壁垒、消费壁垒,不仅国内团结一致,也应与进口葡萄酒竞合发展,先把市场的蛋糕做大。其次,还应着力创建产区壁垒,发挥产区风土的个性化特征,不能所有产区生产的马瑟兰味道高度相似;创建品牌的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散、小、乱的不规范经营的小企业坏了产区集体品牌的形象。

        尤其要借鉴“解百纳之争”的历史经验教训,让马瑟兰这一品类成为推动国产葡萄酒发展的又一引擎。当年的解百纳之争轰动一时,但当时许多信息不清晰、不透明,导致市场上对解百纳的认知迷雾重重,就连许多业内人士在很长时间都搞不清楚解百纳究竟是一个商标,还是一个酿酒葡萄的品种。


       不过,马瑟兰与解百纳不同,马瑟兰是酿酒葡萄的一个品种,他在不同的产区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笔者不大认同业内关于马瑟兰只适合于海岸产区的观点。这一观点是基于对马瑟兰历史的认知,因为马瑟兰起源于法国地中海沿岸小镇,由赤霞珠和歌海娜杂交产生。但在中国,它却能在许多产区适应并生长,包括在内陆的新疆焉耆那样极限的生态环境下,依然有出色的表现。

        所以,马瑟兰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命运,不在于品牌壁垒,一个企业独享马瑟兰的优势,而在于产区壁垒,所有产区都可以用马瑟兰来酿酒,但一定要坚持子的特色。不过,这些都是基于理论的设想,它还将考验中国葡萄酒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强等等多方面的因素。总之,国产葡萄酒突出重围,马瑟兰既是一个突破点,但更是一块试金石,会使国产葡萄酒的各种发展要素集中经历一次新的时代考验。

(编辑:wsa12345)
>> 返回



咨询热线:028-8504 4066

180 00596572
Copyright © 成都市葡萄酒协会
技术支持:四川天汇科技